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72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学诗词知诗人 悟诗情入诗境

发表日期:2020年1月22日   作者:梅元灿

 2019年国学基础秋季班开始学习人民日报评出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王晓宏老师有深厚的诗词底緼, 有渊博的文学理论, 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诗词讲解十分精彩, 人人听得津津有味, 个个学得拍手称好。

一创作背景,知诗人。从入题开始介绍创作时代和作者简要。

  笫一首为苏轼的中秋,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调密州,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后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23岁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采纳,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66岁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杜甫的登高: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二分析与理解,明诗意。

 苏轼的中秋:

上片:望月→扏著人生  从幻想到现实

下片:怀人→善待人生  从自然到人间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片:追慕孙权、刘裕,赞扬他们抵抗強敌北伐中原的英雄气概。

下片:借刘裕的儿子刘义隆的故事, 说明北伐不能草率从事。以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杜甫的登高:

四句  写景→登高闻见之景,秋临天下,充满愁意。

后四句  抒情→抒登高感触之情,八层悲意:1. 远离故乡(万里)2. 秋景悲凉(悲秋)3. 常年在外(常)4. 客居异乡(作客)5. 巳到晚年(百年)6.体弱多病(多病)7. 孤单寂寞(独)8. 登台怀乡(登台)。

三欣赏与体验,入诗境。采用影像手段,翻复播放诗词朗诵和诗词歌曲。

 苏轼的中秋: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体现清雄旷达的风格和情怀的自然的流露。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最后以旷达情怀收结。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1.高超的用典技巧。全词以''京口北固亭''为依托,以''怀古''为手段,抒怀讽今。先后以五个典故结构全词,意境开阔,情感悲愤浓烈。作者借古讽今,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2.古今的完美跳跃。''千古江山''一股历史的洪流劈空而来,接着有着紧密联系的典故一一呈现.将自己四十三年的烽火扬州路巧妙至于典故之林中,实现从历史到现实的顺势跳跃,最后又从现实的我出发落脚到赵国大将廉颇,拓宽了词境,今古完美融合。3.巧妙的对比反衬。''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以孙权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感慨今日的国家,没有能力挽狂澜的英雄了。''想当年''瞬间把过去与当下拉开,对比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丝毫没有金戈铁马的豪气。元嘉草草与不朽功业的英雄形成鲜明对比,深刻的阐发兴衰成败之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己比廉颇的处境更为不堪,垂垂老朽无人问起。在古今的对比中开拓了词境。

 杜甫的登高: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忧伤、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忧伤,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8
  • 上一篇: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 下一篇: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