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681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故乡八坼觅旧梦(张志刚)

发表日期:2021年5月25日   作者:张志刚

真是魂牵梦绕故乡情。一九五四年,才十一岁的我就离开生我养我的八坼老家,随父母迁居平望,至今已经67年了。两地相隔才24里,但读书、工作忙忙碌碌,身不由己,让我很少回去。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都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巨变。真所谓“旧貌换新颜”!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国际大背景下,我们党和政府防控有序,苏州和全国不少地区一样,真如沙漠里的绿洲,蛰居一年的民众已可以随心走动。趁春光明媚,我也蠢蠢欲动。昨晚,忽然一个念头,想去久违的八坼老家,去找找我梦中的故乡!

四月十七日早晨,天气晴暖。我乘上732路市内公交车,一路上饱览沿途风光。改革开放后新辟的乡镇公路,已林木高耸,绿荫夹道,所见周边农村也都是纵横有序的楼房,而平房老宅了无踪影。果林处处,但春景已逝,桃红李白的景致已消失,唯见路边绿化带的杜鹃花,一片连一片,红红的粉粉的颜色,闪过眼帘。转眼间,见村道两边尽是商铺超市,我想莫非已近八坼。我向驾驶员招呼,请到八坼镇中心区时给提醒一下。身边乘客忙说:“刚才吴家官站你怎么不下,那里就是闹市区。”我如梦初醒,于是在下一站点匆匆跳下车。

“少小离家老大还”。家乡,真让我陌生了。路边问了行人,才知道东西走向的八坼老街已作了小小的整改,局部拆除了市河临水一侧的民居,其余皆维持原貌。而在镇北面的大片农田上,重新辟出两条平行于老街的马路,沿途重建了商城、店铺和超市。如今,那里才是真正的闹市新区!

下车后,反向走了一百多米,左拐,见一新建的门洞式的标志,写着“八坼老街”四个大字。此时,我还没辨出东南西北,尚未见到八坼在我印象深处的影子。询问河边在种菜的老太,她指点说,再往里走就是南港了。我沿河转过几幢已经翻新的楼房,果然见到了一幢跨街楼房,楼下是逼仄的老街,门牌上写着中心街字样。老旧而简陋的民居夹道,条石路面已被砖块所代替。再向前,直至见到了我儿时所熟知的石家桥(即联源桥),才醒悟过来,这里正是我当年的活动场所。这对我来说是多么熟悉,又多么亲切!因过桥向东都是田野,那时我和同学常来这里玩耍,或河钓鱼,或在河滩水边翻捉藏在碎砖瓦片下的小螃蟹,或去田沟草丛捉蟋蟀。而春日晴暖,有时候拿一玻璃小瓶,折一根草茎,到农舍的泥墙上,挑墙孔中栖居的小蜜蜂,最是有趣!这镇东的一片田野,也正是我童年时寻乐的小天地。记得有一次秋后,父亲背着我到东边田畦里看春台戏,人山人海。我骑在父亲肩上观看,只知鼓乐声声,伴着咿咿呀呀的唱腔,看到什么已记不清了,只觉得舞台上下人影绰绰,热闹非凡,至今难忘!

沿河走,我继续往西,又是差不多的一座石桥。名为“合浦桥”。这二桥和对岸的南浦街相连。桥下之河道叫南港。水从京杭大运河水脉引入,至前面的城隍庙,分流为二,一道偏南流,另一水道则偏北向东,称北港。北港上也有东、西二桥。西桥名万安桥,东桥称永宁桥,这二桥将中心街与对岸的塘东街连接在一起。据传,从高空俯视,八坼镇形状如龟,城隍庙比作龟首,那四座建于清代的石桥正似龟的四腿。而龟背的中心,当年是八坼镇中心小学,正好围在南港和北港中间。因此孩子们上学极为方便。庙宇和学校所在地正是八坼的中心区域,所以南港称中心街也是名副其实的了。

当年小学大门正是在东西二桥之间,坐南面北。而我家老屋在东侧紧贴着学校大门。学校西邻是戴家的石灰行,紧接着是棺材店和农具作坊,以及万安桥堍的铁匠铺。因此近桥处,铁锤的敲击声和作坊的拉锯、斧劈声,整日不断。这与桥对岸的茶馆兼书场,还有商店发出的喧闹声,遥相呼应。它们又与河道里大小农船过往停泊发出的橹声、水声,融成一片,组合成动人热烈的水乡交响曲!从西桥的铁匠铺起至东桥以东的米行,除了两处桥堍和学校门口是露天,家家门前几乎都有跨街廊棚相连。现在,我家的跨街老屋与相邻的富商沈少祥石库门这一段约几十米,尚保留廊棚和石库门的古貌。东侧与沈家近邻,又是著名科学家杨承宗家的石库门老宅。杨是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这南港环河一条中心街,和古桥周边,大约是八坼旧貌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

来的真巧,正碰上江苏省新华社记者二男一女驱车前来这里拍摄沈宅。 这由国家出资修缮后的沈宅,尚未开放,一直紧闭大门。今天终于大门启开,我也因此有幸一睹它的芳容。记得一九五〇年解放军进军上海路过,十六兵团士兵曾借宿多天,我也有机会进去玩过。那时门窗灰暗,墙壁破旧,无富丽之感。这次随摄制组进入,眼前一亮,花窗梁柱和粉墙,修整一新,但尚存旧貌,古色古香,当年大户人家的豪华呈现无遗。男女记者,宅内宅外同时拍摄。户外河埠,操控一微形直升机,上下左右,或高或低,盘旋摄录外景。直升机的罗旋桨,发出大黄蜂似的嗡嗡声,煞是热闹,引来两岸民众好奇地围观欢呼!

但当我匆匆登上沈宅东侧那座曾经天天相伴的永宁桥,又留恋驻足。俯视桥下静静流淌的绿水,还是那么清澈;再举目环视,左岸的几处老宅,其中的跨街楼房,可是我当年的卧室呀!那窗棂,那几块玻璃,似乎还是原来的模样。那时睡在楼里,楼下农船咿呀的橹声,对面茶馆里的喧闹声,常常把我吵醒。看着这曾经的居室,感到特别亲切、美好!这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每年`正月十五傍晚的热闹。河上放莲灯,街头走马灯;还有载歌载舞的扭秧歌、打莲湘,真让小镇沸腾起来了。但最精彩的表演正是在脚下这座桥上!那是由十来个壮汉举着长长的龙灯,龙头追逐龙珠在桥栏左右摆动而盘旋翻腾,活龙活现,好看极了!我和两岸民众一样,总是站在自家驳岸的河桥石上,观望这番热烈的景象。

还因为这里都有廊棚相连,不愁风雨,我和小伙伴,天天打闹玩耍。经常玩飞洋片,打弹珠,踢毽子,和捉迷藏。有时还玩到水边,赤脚在水里用竹篮子捕捉小鱼小虾。当年根本没有读书压力,充分释放了我们儿童爱玩的天性!这河边廊棚下的天地,真是我的儿童乐园,让我终身难忘!往右,再看那河港的北岸,临水民居虽已消失殆尽,但路面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让我看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你看,沿河直到运河大桥的塘口,旧貌的确换了新颜,路边市民都住上新簇簇的楼房,门前沿河栽有整齐的绿树红花,在河水的映衬下,十分漂亮!但见河边树荫下,老人在喝茶下棋,或女人在门口做家务,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悠闲自得。这与老街北边那片商业街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真如隔绝于世的桃花源了。

我就这么沿南港市河兜一圈,边走边和乡邻们聊聊,时间已不早了。当踏上返程公交,目送车窗外渐行渐远的家乡,心里很难平静。我想,随着媒体的宣传,人们会慢慢知道,江南还有那么一个不起眼的,却还保存有原汁原味老街气息的美丽古镇,那就是我亲爱的八坼故乡!
                      
                         

0
  • 上一篇:随感诗三首(翁建中)
  • 下一篇:舞(武)场“探秘”(刘立江)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