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33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读文天祥“过零丁洋”有感(梅元灿)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9日   作者:梅元灿

全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这首诗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首联(前二句)回顾平生;颔联(中前二句)家国之恨;颈联(中后二句)艰难困厄;尾联(最后二句)千秋绝唱。全诗总结:悲伤,悲痛,悲愤,悲壮,舍生取义

1.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起,于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状元“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㬎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这里回顾文天祥个人前后纵说两件大事:第一参加科举踏入仕途,第二与元军苦战四年兵败被俘。文天祥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里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平铺叙述。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此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一句是追忆过去。后一句是慨叹眼前。用语双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的“惶恐滩”、“零丁洋”,连同颔联的“风飘絮”、“雨打萍”,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汗青”是指历史典籍。这里的“丹心” “ 汗青” 二者相映,和谐反衬。

  《过零丁洋》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是一首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励我们为国家而英勇献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力前行。从林则徐、邓世昌到左权、杨靖宇;从李大钊、方志敏到赵一曼、夏明翰;从董存瑞、刘胡兰到黄继光、邱少云;从张思德、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从邓稼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其中夏明翰就是一位典型人物,夏明翰出身于豪绅家庭,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夏明翰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在武汉被敌人杀害。当敌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笔来。于是,他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勇于向新时期的新困难挑战,善于解决新长征路上的新问题。在战争年代体现为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时期体现为爱岗敬业、担当作为。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岗位上,在平凡岗位上干出非凡业绩。让我们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汪勇,曾是武汉的一名“快递小哥”,2020年在武汉疫情最严重期间,组织志愿者隊伍,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解决医护人员吃饭、出行等问题,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年回国定居,为清华高研院筹措资金1亿元,为吸引顶尖人材倾尽心血。巳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我们老年大学的学员在爱国精神的激励下,实践终生学习,继续发挥余热!

1
  • 上一篇:诗三首(吴兴国)
  • 下一篇:古稀之年忆母亲(黄酉林)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