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从农村长大,1979年顶替到吴江水利部门工作,住双人间集体宿舍,到1987年电大毕业,向单位申请结婚住房。当时单位属国营,条件尚可,分配我宿舍楼下二间房,不到三十平,一间房间,一间餐房,没有厨房和卫生间,自己在门前空地围墙下搭建了一间厨房(好在当时单位已分配了液化气罐)。
记得当时在吴江桃源家具厂买了一套家具,都没法全部放进去,部分家具只能寄放在单位仓库里。就这样算是结婚成家了,条件虽然不好,还有一些同学都很羡慕,这便是我从乡下到街上的第一套公房。地理位置很好,就在现在已被拆迁的北门农贸市场处,与单位一墙之隔,上下班方便,走出百米即是原来吴江北门的大街与各类商铺。我家在此屋檐下住了四年,女儿也在此出生。
1991年,单位新建的宿舍楼在吴江庆丰桥西北侧落成,因我是车间副主任和技术员,也有幸列入分配名录中。由于年青,被分配到六楼(顶层),二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阳台(后房改时得知套内净面积67平)。
尽管是六楼顶层,在当时能拥有这样一套公房也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要比吴江的鲈乡二村、三村还早二年多,单位连绿纱窗、防盗门、客厅与厨房之间的隔断花墙都配置到位。
新房拿到后,做了精心的布置和装修。按当时流行做法,做护墙板、贴墙纸、贴地砖、封阳台,购置了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等,现在看来十分平常,但当时已非常光鲜和奢侈,只是家具还是老屋里搬来的。
记得当初庆丰桥南面还都是农村,新宿舍楼前面就是城乡结合区,早上听鸡叫,夜间闻犬吠。我家在这里住了十年,经历了1992年的吴江撤县建市,1996年的吴江获评全国卫生城市。1993年吴江第一次房改,我以8千多元的总价,买下了这套房,并领取了房产与土地证。
随着房产的私有化和房地产行业的迅速掘起,作为市区的松陵城区多处都有房产推向市场。经1993年工资改革后,我们事业单位的工资已明显高于企业,还有国家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看到有人家在买房、换房,内人心动,于是,2000年在吴江公园的南面的振泰小区二期定了一套105平的房子,单价1460元/平,还贷款5万。2001年全新装修与配套入住,当时,还把旧房卖了。
振泰小区是当时城区最南边的楼盘,连小区南边的江厍路都没开通,边上的实验初中刚建好,当年秋季投入使用,我女儿就是第一批在该校入学的学生。
振泰小区北门出口即现在的笠泽路,边上是吴江公园,地段不错,但是我们楼上这家空关几年后,简装出租,入租的都是群租,甚至是KTV小姐,隔音太差,夜里吵得我们无法入睡,虽经多次交涉,甚至打了110均无果,实在无策,只能想办法搬家,我家在这里住了七年。
2008年,因为我急于搬房,当时城区内也没什么新楼开盘,只有没有装修的二手房,房价在6000元/平。因惧楼上人家的影响,经多方衡量,我与内人决定在我的出生地——运东山湖花园5区拆迁房中选了一套顶层四楼复式,楼下120平,楼上60平(高度在2.2米以上才算有效面积),楼上前后都有大露台,加一汽车库,房子质量好,结构合理,光线充足,地理位置也是小区中最好的,由于是运东拆迁房,价格仅3800元/平。
2009年,请装修公司全新装修后入住,装修的风格和式样也受到当时很多人家的模仿,一段时间感觉住的很惬意。虽然在运东,离上班和朋友圈远了点,但夫妻人手一辆车,小孩大学在读,也没感到不便。
三年后,拆迁户入住率高了,外来人员在此购房的多了,小区闹忙了,环境也不如以前了,毕竟是拆迁小区,进自己家门后一切尚好,出了门就感觉不尽人意,我家在此居住了七年。
2015年,在吴江中南世纪城买了精装房,175平,当时房地产业处于小低潮,房价8700元/平,2016年适当改装,购置家电、家具,年底入住。
中南小区是吴江目前城南新区的中心地带,小区地面零车位,绿化与环境布置优美,高层低密度,物业服务周到,周边商业、学校、菜场、交通、社区等配套设施完善,至今,我们已居住六年多,感觉很好。我们夫妻都退休了,小孩又不在身边,这应该是颐养天年的住处了。
搬家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大事。26年间,我竟搬了四次。而且,每次搬家都让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也折射了伟大变革给吴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江,在1996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时,城区面积仅仅4平方公里,到现在松陵街道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不包括花园路以东、江兴西路以北的城区面积)。多年来,吴江荣获诸多国家级荣誉,综合评定为全国百强县(区)十强之内,其间的沧桑巨变可谓是伟大的创举、惊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