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3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也谈以前的低水平生活——读《发工资的日子里》有感

发表日期:2023年7月23日   作者:翁建中

读了刘立江老师的文章《发工资的日子里》,深有同感。

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一个时期政策失误等原因,付出了学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

就说我家吧,当时我父亲每月工资90元,是八坼公社的最高工资。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倡议干部主动减工资,于是父亲的工资减少2%,变成88.20元。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近90元钱,每月要寄给黎里的祖父母10元补贴养老,剩下近80元。当时母亲没有工作,我们姐妹兄弟四个,全家六口人,吃用开销全在里面,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每天要抽二到三包香烟,但都是价格最低14分一包的“勇士牌”。他每星期一般喝两次酒。当时最便宜的“乙种白酒”29分一小瓶(老秤四两)。为了省钱,父亲都是让我拿一个自家的小瓶去另拷2角钱。饮食上,虽然比其他还要困难的家庭稍微好一点,一般每天中饭有一点小荤,但早晨和晚上就只能是“萝卜干”和“炖酱”了,难得晚饭每人有半个咸鸭蛋。为了改善生活,家中养兔子,两个姐姐每天放学后就去割草。衣着上也是寒碜的,往往老大穿旧了老二穿。到了过年时,母亲给我们缝一件棉袄的外套,就算新衣服了。我直到插队时,还没有绒线衫和棉毛衫、棉毛裤。我清楚记得,有几次因“黄梅雨”,洗了的外套未干,母亲就让我穿姐姐的花衣服外套去上学。看到有的学生穿得比我破旧,也就不觉得难看。有几次,父亲写了要求减免学费的请让我交给老师,但都没批准。

“文革”中,父亲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段时期每月工资只发三十多元。母亲没办法,只得将家中一些金银手饰到苏州的银行变卖,换点钱维持生计。当然后来这些被扣发的工资一分不少全部补发了。

时光荏苒。前年,父亲以97岁的高龄在吴江久爱护理院安祥去世。母亲今年97岁,仍在护理院安享晚年。我们姐弟四个也都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孙辈也有出息,分别在教学、医疗、公安等岗位工作。第四代的学业也较好,有的还出国留学。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23721

0
  • 上一篇:红木浜纪事
  • 下一篇:蒲扇轻摇旧时光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