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28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对《罗刹海市》一歌争议问题的探讨

发表日期:2023年8月12日   作者:刘立江

《罗刹海市》歌曲很火,除了众多歌手翻唱外,更多的是争议。从艺术到生活,从歌词到曲调,从个人到社会,从草根到名流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各说己见,甚至到了相互漫骂诋毁的程度。争议的核心无外乎几个方面。

一是这首歌的高低俗雅问题。从目前网络信息来看,以褒为主流,贬为式微。这就引伸一个问题,是不是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就算好作品。我是外行,对歌坛很少关注,但知道刀郎有许多优秀作品广为传唱,缘于他歌曲的特色及他的经历。但《罗刹海市》海量传播后引发的称颂以及批判,已与“阳春白雪”或“下俚巴人”无关了。歌及词我听看了多遍,如果有俗和雅之分的话,个人认为要归到俗类,但称不上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要引导和激发人们走向光明,走向正义。“人之初,性本善”从老祖宗开始就视为人生追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罗刹海市》在讥讽某些人或社会现象,与一些讽刺小品类似,不同的是娱乐性降低,引发不满情绪的作用上升,从可见的媒体评论中看到的相当一部分是宣泄和愤懑。“三寸的黄泥地”,“一丘河”,“苟苟营”都是骂人肮脏的代名词,“驴”和“鸡”在民间文化中含义都不言自明,用歌词表达也是不能洗白的脏字,与“善”、“和谐”的文明距离远了。它究竟推崇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很值得观察。谁都看得出来,在骂人,被骂的人不敢接茬,因为你接了茬无论怎么讲也是一个“洗不干净的脏东西”。整篇结构在逻辑上运用了“二难推理”,根本无法自证自清,“炕头上长竹子”,损人损(笋)到家了,这也是编创人员不敢回应的原因之一吧。

二是歌词中批判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或社会现象,这也正是许多人欣赏之处。例如“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十里花场有浑名”,“未曾开言先转腚”,“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半扇门楣上裱真情”等等,不可否认,社会上丑陋和阴暗的东西还有很多,否则国家也不会下那么大的力量抓文明建设和反腐斗争。但支流与主流,逆流与大势还是要分清的。“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的煤蛋毕竟是少数,如果把歌词内容上升到反映了社会主流,就有些本末倒置了,真的进了罗刹国了。有些刀迷把歌曲的内容与文艺界的某人某事直接联系起来,时间、地点、过程、结果貌似十分详实。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被影射的人都没做正面的答复,真正的事实真相是什么?人们处于未知的期待之中。

三是歌火了,带动了《聊斋》一书的畅销,蒲松龄的故居、纪念馆成了热门参观地,加上此歌传到国外,确实对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刺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由此有人说《罗刹海市》一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作者是继李白、杜甫、白居易、鲁迅等人之后的文化巨匠。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我认为,这首歌代表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代表不了传统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以治国、治人、治心为核心的。《罗刹海市》一歌抨击时弊和把马骥视为华夏民族优秀子弟有积极的作用。“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骥勇敢、正义、历经苦难,能发现问题,有责任感。但看过《聊斋》中罗刹海市章节的人知道,他虽已尽力,但最终没解决问题,留下了遗憾。虽然国际上也有传唱和评论,缘于它的词很辣,随便一想就有人能对上号,这也是此歌之妙处。《聊斋》是中国文学名著,是中华文化沧海中的一粟。《罗刹海市》一歌,是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再次关注。

四是对刀郎及其作品的态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对作品的态度,目前网络基本上是一边倒,给予《罗刹海市》一歌了极高的评价,有几个网络名人也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排除有人蹭流量的意图。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和认知,给《罗刹海市》以赞美之词很正常,有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对《罗刹海市》不能提出异议,刚一露头就遭猛烈的网暴,有几个网红说了几句批评的话,被骂得狗血喷头,还用漫画予以丑化。只允许颂扬不允许批评,真不知道是哪门子道理。另一方面回到十几年前的那次争议,刀郎遇到了几位导师的负面评价,与大众的评价基本相背。不去谈论几位导师当时心理及背后有什么勾当,仅从当评判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有权力和义务表达自己的看法,包括错误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不能把时空来回来去的捣腾,历史上形成的结症只能由当事人去阐释,旁观者错乱时空的阐释很容易造成理不清、还更乱的结果。

围绕《罗刹海市》一歌产生的争议,是文化乱象,还是百家争鸣?很值得探讨。估计我这篇拙文见诸网络,可能也会被喷!

0
  • 上一篇:虽才华横溢 却人性丑陋——评说“一生著述、终极焚书”的梁元帝萧绎
  • 下一篇:宋词《一剪梅·舟过吴江》读后感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