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养生健身>>

共有 81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趣谈古人食疗养生

发表日期:2024年8月19日   作者:梅元灿

食疗历史悠久,在古人几千年的实践和总结下,产生许多食疗理论和做法。“药王”孙思邈在其《千金方》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食疗:“凡欲治疗,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唐代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其实,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养生,过于追捧和一味冷漠的态度皆不可取。回眸古人的食疗养生故事,对今人有一些借鉴之功。

1.孙思邈的“还阳枣”

有一农妇患腹疾,百般求医问药,始终不见好转,甚至两耳失聪、日益消瘦。她的儿子抱着最后的希望,日夜兼程,把孙思邈请到家中为母亲医治疾病。孙思邈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断定病人腹中有虫,便先开一剂药酒驱虫。随后,他又开一药方,并以红枣去皮去核配药。农妇服用几日,随即康复。

人们对孙思邈钦佩不已,也十分感激他治病救人。于是盛赞红枣为“还阳枣”,并由此衍生和改进出了很多药膳,红枣渐渐为人所钟爱。红枣的功效,安中养神、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等作用及香甜平和的味道,使它很受欢迎,民间有“一日食三枣,岁月不显老”之说。

2.王翰爱喝葡萄酒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喜欢喝葡萄酒,有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为证。葡萄的营养价值很高,其果肉、根叶均可作药用。《神农本草经》说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增力”,而用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更是具有滋阴补脾、健胃强身、益气安神的作用。李时珍说葡萄酒“暖腰肾,驻颜色,耐寒”所以这对于长期驻守苦寒边塞的王翰来说,的确是非常适用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适量常饮葡萄酒对人体有滋补保健作用。

3.苏轼喜食芡实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同时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有《东坡养生集》传世。芡实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苏轼钟情吃芡实粥,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食疗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也可取熟芡实一粒,剥去外壳,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到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下咽。每天这样吃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乐在其中,妙不可言。

4.苏辙钟情茯苓

作为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坛和食疗方面也都颇有造诣。苏辙小时候体弱多病,吃了好多药也不见好,后经名医指点,开始每天吃茯苓,一年后身体就变得康健了。痊愈后的苏辙对茯苓称赞道:“解急难于俄倾,破奇邪于邂逅。”苏辙曾专作《服茯苓赋》向钟爱的茯苓表白,言其“经历千岁,化为琥珀,受雨露以弥坚,与日月而终毕,故能安魂魄而定心志。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如今,茯苓膏、茯苓饼、茯苓茶等都是有名的滋补食品。

5.郑清之常吃冬瓜

宋代丞相郑清之曾作一首《冬瓜》诗,表明自己对冬瓜的喜爱: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相传郑清之整日忙于政事,无暇锻炼身体,导致体重上升,身体大不如前。他听从太医建议开始吃冬瓜,连续吃了一段时间后果然感觉神清气爽,腰腹的赘肉也少了很多。《神农本草经》说冬瓜“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食疗本草》也说“欲得体健轻瘦者,则可常食之”。看来古人已把冬瓜作为减肥良方了,现代人也普遍认可冬瓜的减肥美容以及清热解渴之功效。

6.李时珍巧遇萝卜木耳

一次,医圣李时珍去深山采药时,碰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交流一番之后得知这位老人是位隐士,年纪已超百岁但身体却非常健康。李时珍便间他有何益寿延年之道,老者指着竹背篓里的木耳和胡萝卜说:“山里人能吃什么?就常吃胡萝卜烩木耳。”李时珍到家后立即窝制胡萝卜木耳菜,并在实践中反复应用证实了常吃胡萝卜和木耳有益于人的脏器健康。

当然,食疗并不是万能的,用哲学的辨证法来解释就是有利有弊。中医把人体体质分为寒、热、虚、实四种类型,而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种属性,人们在食用时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食物,以免适得其反。

7.乾隆与“龟龄集”

清代乾隆寿享89岁高龄,与其常服“龟龄集”有一定的关系。至于乾隆所服之“龟龄集”,乃是传统医学中一种补肾填精、壮阳培本的长寿药方,其中有补肾阳的鹿茸、肉苁蓉、补骨脂、锁阳、海马、淫羊藿有滋肾阳、填肾精的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天冬等。此方历史久远,成效显着,对中老年人肾气亏损更为适宜。乾隆长期服用,觉得此药强身健体、抗衰益龄,所以十分关心“龟龄集”的制作、保管和使用情况,而且还把“龟龄集”赐给文武大臣,在众人面前时常盛赞“龟龄集”抗衰益寿的疗效。

8.慈禧太后与茯苓饼

慈禧太后活到了74岁,慈禧的长寿与她长期食用药膳有直接的关系在已公布的13个慈禧补益方中,茯苓饼的使用频率最高。原来,慈太后为了养生延年,采纳了太医的进言,命御膳房用精白面和茯苓粉制成。

“茯苓饼”常以此赏赐大臣。因茯苓饼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成效,故成为清王朝宫廷里的名点。茯苓之所以能得到医家的格外垂青,是有科学道理的。据现代医学检测,茯苓含有丰富的麦角甾醇、茯芩酸、卵磷酯等,茯苓多糖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9.王怀隐与枸杞

王怀隐是北宋着名的医学家,专为皇家看病。他受唐代刘禹锡的《枸杞诗》影响,开始研究枸杞的延龄作用。他在《太平圣惠方》书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位使者去西河办事,路遇一个“青年”妇女正责打一个老人。使者深感气愤,问女子:“这老者是你何人?”女子说:“是我孙子。”使者又问“为何打他?”女子道:“我家有良药,他不肯服用,故而责打。”使者问:“你家的药有几种,能否告诉我。”女子答:“药有一种,春名天精,夏名长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按四时采服之,可与天地同寿。”王怀隐曾经亲自种构杞树,用枸杞为百姓治病。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实为健身良药,滋补佳品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中写三姑娘探春和宝钗忽来了兴致,要吃“油盐炒枸杞芽儿”。这枸杞芽儿说的就是枸杞的嫩茎叶,它味道清爽,还有清热、明目、益肾亏等功效。

10.颜之推与槐角

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非常关注养生保健,著有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家教名著《颜氏家训》。书中辟“养生篇”一章专讲养生之道,并把槐实(即槐角)推介给人们,还用“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发须犹黑”的实例,来说明服食槐实可使人耳聪目明,乌须黑发,养颜抗衰。《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称:“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说:“槐实为凉血要品,能除一切热,清一切火,散一切结。”现代药理研究说明,槐实含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尤以芸香甙的含量最高,能降低血管壁的渗透性,促进血液凝固,能清热祛火,凉血止血,治肛肠痔病出血效果甚佳,还可降低血压。

11.欧阳修与车前子

《苏沈良方》载:“欧阳公尝得暴下病,国医不能治,夫人买市人药一帖,进之而愈。其方,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服二钱七。”欧阳修,宋朝进士又号醉翁,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直言敢谏,被撤职贬官,又是著名文学家。积极发现和培养后进,三苏及王安石皆其门下,公认为当时文坛领袖。车前子,药用种子,性味甘寒,能利尿通淋,清肝明目也能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淋病。

12.“粥粉”白居易

一字千金的白居易,为粥花了许多笔墨。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在《履道新居二十韵》中直言喜爱。“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在《晨兴》中道出晨起喝碗粥的满足。“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在《春寒》中,吃粥有三重愉悦,暖身、解馋,调脾养胃。“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新沐浴》里的粥配酒,半酣半饱间,悠然自得。

粥,如此得人喜爱,不仅在于味道好、包容性大,也在于它确有一定药用价值。有学者研究,以粥辅药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此后,中医领域又系统总结了百余种药粥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粥方“可常食用”,粥包罗万“材”、兼有荤素,有黑豆胡麻粥、粳米红枣粥、红豆薏米粥,鲤鱼粥、瘦肉粥、乌鸡粥,等等。

2024.8.19

0
  • 上一篇:保持心理健康须坚持五大支柱
  • 下一篇:题翁建中老母作图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