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如果想幸福快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坚持五大支柱,能够显著提升精神能量,这也可以作为我们日常“修心”的实践依据。
一、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
1.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不断尝试新花样,享受烹饪的欢娱。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合理认知、情绪转移、换位思考等等。
3.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4.积极的思维方式。影响精神心理问题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思维方式。比如爱走极端、老往坏处想、情绪起伏大的人就容易焦虑抑郁;而积极的思维习惯,如经常自我肯定乐观预期、对困难进行积极解读等,能显著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我们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应对逆境。
建议每天记录3件值得开心、感激的事,训练大脑捕捉“好事”的能力;在自信的时候写下自己的优势,灰心时拿出来看看。
二、有规划的未来
设定清晰的目标不仅能激发内在动力,还能帮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清晰的方向感,坚持在自己的道路上,就不容易被过程中的风雨打垮。目标的规划需要有长期和短期的,后者是前者的细化。设定的目标要与人生发展有强联结和相关性,并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达成。
三、有意义感的活动
意义感低下的人会“心理虚弱”,他们很容易对生活感到迷茫,时常闷闷不乐,甚至会对人生绝望。而寻找、发现并践行有意义的活动,能为心理健康提供养分。这类活动通常与内在动机和价值相连,能够满足我们对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1.参加志愿者活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参加驴友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看尽人间美景,广交朋友,培养社交能力,增强集体意识。
3.参加登山运动。登山既是有氧运动,又有力量练习的成分,而且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身体素质进行调节。
4.学习一种乐器。乐器的练习和演奏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听觉的专注,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灵敏积极活动,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
四、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获得稳定的心态和清晰的思维,有助于调节情绪,提高我们应对日常挑战的能力。如何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呢?
1.健康饮食。饮食应以水果、蔬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为主,尽量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
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等量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还要加入适当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和骨骼。
3.充足睡眠。成年人应每晚睡7-9小时。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4.戒烟限酒。过度饮酒和吸烟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增加心脏病和肺癌的风险。因此,应尽量减少酒精和烟草的摄入。
5.不熬夜。长时间的熬夜会让你的皮肤变差,长出眼袋和黑眼圈,而且会让你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容易精神恍惚。
五、高质量的社会交际
人际联系的频率与质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1.定期与亲友沟通。发起家庭聚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点滴。我们能够确保与亲友之间的联系不会因日常忙碌而疏远。这种频繁互动有助缓解孤独感,提升情绪稳定性,并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得到必要的社会支持。
2.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献爱心活动、先进人物报告会等多种途径来陶冶情操,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广泛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更好地发展自己。
3.接纳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喜欢与人交往,认可别人存在的作用和价值,乐群性强,能融于集体生活,态度积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安全感。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