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区老年大学662沪剧班的师生们迎来了两位贵客:苏州市群众文化“十佳辅导员”、苏州市沪剧圈资深编导张延华,苏州蓝桥沪剧团成员、苏州市老年大学苏锦分校沪剧班教师曾玲珠。
原来,他们是在视频号上看到我们沪剧班在20周年校庆活动上的展示演唱,觉得比较好,想来一探究竟的。
张延华(二排右1)、曾玲珠(二排右2)两位老师在听课
专业老师的突然光临,让沪剧662班学员欣喜万分,全体学员合唱了一曲喜庆的《办喜事》,表达了对两位老师的热烈欢迎。然后,学员们纷纷上台演唱,渴望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张延华老师则不负众望,对每一位展示的学员,从站台型体、唱腔节奏到声调收放,给予了认真的评价和悉心的指点。
下课后,两位老师异口同声地赞扬了662班吴粮钢老师的教育方法和专业水平,指出吴老师上课时抓住了准确咬字和节奏控制两个重点,十分必要。张老师说,学唱沪剧必须吃准上海方言的咬字吐音,千万不能夹带着苏州或吴江的乡音。而夹带乡音学唱沪剧,恰恰是苏州和吴江学员的通病,一定要认真纠正。所谓的“字正”才能“腔圆”,就是要咬正上海方言的字音,注意沪剧旋律的抑扬顿挫,该放时必放,该收时必收,如此才能唱出沪剧独特的韵味,真正确保“字正腔圆”。
曾玲珠老师则对学员们上课时的坐姿和发音作了指导。她说,坐着唱戏时千万不要将整个身体靠坐在椅子上,应该必须身体坐正坐直,而且只能坐在座椅的前半部分,这样的坐姿才有利于用丹田之气演唱,才能做到正确发音。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吴老师抓住咬字和节奏两个重点教唱的良苦用心。感谢两位专业老师的交流指导,希望662沪剧班能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希望我们的学习水平能更上层楼,希望我们通过学唱沪剧,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愉悦身心,健康长寿。
(图:吴江区老年大学沪剧班 陶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