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开展“乐学非遗”进社区活动,在盛泽举办了苏州碑刻技艺之铜镜拓片讲座,通过音像展示及体验活动,让市民了解碑刻精致的工艺,诸如正确定位、选配名材、油纸双钩、书丹上石、刻石、拓碑等,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此后,每逢春节,在赴苏作客之际,总是到国保单位一苏州文庙及石刻去研学,今年已是第三次了,每次均有新的教益。
跨入文庙西侧的文庙国宝馆,声光屏幕音像清晰。志愿者讲解员正在介绍了碑刻博物馆珍藏的“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宋碑经受历史的风雨,有的显现裂纹,却是国宝,创下“四个之最”:天文图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东方星象图,地理图是最古老的宋代全国地图,帝王绍运图是最古的历代帝王世系图表之一,平江图是世界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端详平江碑的屏幕,可见当时平江府城与如今苏州古城的布局状况、各种建筑和名胜古迹多么一致啊。这些碑刻的价值之宝贵,正如钱大昕之言:“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古人真面目,其文其事,信而有证,故可宝也。”启功评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由此可见,这些碑刻,不仅见证庙学风雨兼程的千年历史,且显其技艺之高超。
志愿者介绍:“馆里展陈碑刻3000余方,珍藏达万余方,拓本古籍有100多本。大成殿有儒家文化石刻。”在大成殿墙璧上嵌有80方清代刻《石经》《孔子圣迹图》《孟子圣迹图》及《七十二弟子像像》,看到一幅幅孔子、孟子绘像,及其弟子游学的图像,弟子脸部阳刻,身体阴刻,刀法细腻,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在这里,感受到千年学府的文化魅力。
往西穿过碑廊,来到明伦堂。堂里供奉范仲淹的坐像,儒雅蕴含英气。巨大的范文正公“神道碑竖立其间,记述他的生平故事。一切表明,他是苏州的骄傲与荣光,是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留下丰厚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明伦堂里的展品,三年三个样。前年,展出了西安碑林珍藏精品“桃花依旧一一唐代诗人墓志拓本展”,让人饱览了唐代诗坛大家所撰书的墓志。去年展题是“石刻线画”,这一专业性强的主题令我专注地去品赏。当看完了72套106件展品及注释,才明瞭这些珍品是集“绘、刻、拓”技艺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载体。作者以刀代笔,起到将镌刻技艺最大化地保留于纸本、绢本绘画的笔画效果,且反映了苏州群黎百姓的民俗信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堪称大饱眼福的意外收获。
今年,展题是《尔昌尔炽一一石刻传记中的苏州家族史》。众多墓志铭、纪念碑,展示了从明清到民国时期苏州地区众生百态,整理出家族谱系、军户世袭情况(家族关系网),深情回望历史,深刻探索苏州文化血脉。最为突出的是四大显赫士绅的《吴费庞柳四大家族联姻关系》,其中,有吴大徵、吴湖帆、、袁克定、费巩、费孝通、庞钟璐。费鸿书、柳亚子等名士。这张表简直是一幅靓丽的苏州名人榜、望族谱。碑刻中家族的故事都是苏州历史长河中的璨璨明珠,熠熠生辉。这些故亊成了苏州人瓜瓞绵绵,尔昌尔炽的文化密码,多么令家乡人为之自豪。
明伦堂南首是清风堂,里面的碑记是生动的廉政教材。硕大的司马光手书碑刻一“思无邪,公主明”,告诫为官者应思想纯正,只有公正才能廉明。陆绩碑刻人像拓片赫然在列,镌刻着“郁林贤守,吴郡所瞻。怀橘知孝,载石表廉”16字赞语,其背后有着孝廉的故事。堂内展出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所撰的《廉石铭》碑刻也记述了陆绩廉石故事:“陆绩吴人为郁林太守归无长物舟轻以此石镇之。”他的清廉为世人所敬,清风堂不愧为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
参观归来,心想,今日所观看碑刻不是那么冰冷无语,而是多么温暖珍贵,它告诉世人,苏州有着厚重的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那传神的图像、精美的雕刻、精炼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具有绝妙的艺术价值,还有着现实的的教育意义,其技艺被列入首批江苏省非遗名录,更有深厚的人文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