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盛泽烧卖博物馆双喜临门:在苏州重点旅游乡镇厨艺大赛上,烧卖荣获点心组比赛一等奖,还获评苏州市旅游产品(业态)比赛三等奖,吴江区唯一。
我于是快步奔向烧卖博物馆,探究作为吴江区非遗名录项目的盛泽烧卖制作技艺,缘何大放异彩,名闻遐迩。
盛泽烧卖博物馆坐落于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该馆是由近百年的老宅改建而成的四合院,有167平方米。在这里可观可食,享受美食文化。
迈进该馆烧卖文化展示区,映入眼帘的是巨幅地图一一全国烧卖分布图,地图告诉人们:我国烧卖自元大都问世以来,散枝开叶,“家族”人丁兴旺,衍生各具地方特色风味的”成员”。诸如,羊肉烧卖、水晶烧卖、翡翠菊花烧卖等等。听馆长张文轩介绍,烧卖沿运河南下,风格由北方的硕大浑厚改为小巧精细,其中盛泽烧卖在林林总总的烧卖中,脱颖而出,享有盛名,全镇开设数十家烧卖店,其中20家在馆内轮值经营,同时展陈制作烧卖的器具,譬如,荷叶面皮、擀面杖、竹质笼屉、草垫。博物馆搭建了交流技艺的平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并成为传播美食文化的窗口。
在品尝区,操着南腔北调的顾客在堂食,有的在室外庭院围坐,边赏花木边品尝。服务员端来一笼屉的烧卖和一碗蛋丝汤,热气腾腾,一股鲜香沁入心脾,令人垂涎欲滴。烧卖外形美观,皮薄晶莹,咬上一口,汁液满嘴,齿留鲜香,鲜得眉毛都要掉了。大幕荧屏正播放烧卖制作全过程:一亇面团,经过擀皮、拨馅、捏拢,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制作成一只只酷似艺术品的烧卖,真是神了。同桌食客的烧卖品种繁多,馅料有纯肉的,有虾滑、冬笋、蟹黄的,还有其“近亲”以鲜肉或荠菜为馅的大小馄饨,丰俭让顾客自择。此时,徐姐前来关照:喝蛋汤吃,干蘸酱醋吃,任你品味。我问:“为何这烧卖如此鲜美?”她笑道,关键在馅料鲜嫩加皮冻,捏包合适保汁水,现包现蒸又现卖,“宁可人等烧卖,不愿烧卖等人”。经她一说,我明白了”烧卖”含有现烧现卖之意啊!至于皮冻,我曾看到慢工出细活的情景。他们先把猪皮去毛,剔尽残肉,切成小块,然后大火煮、小火熬,直至透烂,加调料,然后把冷却的皮冻,与肉糜一起反复搅拌,使之渗入肉馅。经蒸制,烧卖便汤汁充盈,入口鲜香。我想,当我品尝烧卖鲜香时,想起制作皮冻竟有如此精细的工艺流程,得感谢员工的辛勤付出。
烧卖博物馆正兼顾了传承饮食文化与浸润式品尝美味的功能,让传统技艺活在百姓生活中。可喜的是,盛泽烧卖声名鹊起,到苏州、上海出摊,参加美食节活动,在苏州开设分店,顾客盈门,真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品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