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8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新春游艺圃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6日   作者:沈愉红

蛇年初三,春寒料峭,细雨蒙蒙,我来到苏州市姑苏区文衙弄5号艺圃游玩。苏州园林闻名遐迩,我都去过了,只剩下艺圃没游过。因为艺圃是藏在小巷里的园林,比较难找。园子虽小,但名气大、200011月,艺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5月,艺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幽静的小巷,我来到向往已久的艺圃,走进去豁然开朗,东南部面临水池旁是明代遗构亭子乳鱼亭,是一座设计独特的四角亭,略突出池岸,亭为方形揽尖顶,高3.05米,边长3.32米,其木构部分相当奇特,亭中有八柱十二斗拱,抬头可见精美的木雕,展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乳鱼亭不仅是造园年代的见证,更是明代建筑的魂宝。

忽然,假山旁一颗高大的腊梅树映入我的眼帘,鹅黄色的腊梅花艳丽夺目,使整个园子鲜活起来,不少年轻姑娘不怕严寒,穿着汉服背靠假山,在腊梅树下摆各种姿势拍写真,真是人美花美。临水梅花是艺圃独特的景致,看梅俯清流,一池春波映出梅影天光,“疏影横斜水清浅”,我站在腊梅树下,阵阵幽香扑鼻而来,脱口而出宋代诗人林逋的这句咏梅诗。

艺圃历史悠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41年),由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最初名为“醉颖堂”。在明万历末年,文征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接手并改名为“药圃”。清初顺治十七年(1660年),明崇祯进士姜埰购得此园,改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至道光年间,艺圃成为绸缎业“七襄公所”的所在地。

艺圃在历史上多次易主,并经历多次改名和修缮,艺圃布局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一一水池一一山林,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主景区,主要建筑有南斋,响月廊,延光阁,念祖堂,博雅堂,世伦堂,东莱草堂等,最出名3个景点,分别是位于西南部的南斋,原来是姜氏次子实节的读书之处,这里环境宁静。池北的延光阁是茶室,里面有四块大理石挂屏,临窗而坐,园内景致一览无余,欣赏四季美景,是个品茗赏景的绝佳之地。博雅堂是艺圃主厅,其木结构属于明代遗物,是历史的见证。

艺圃虽小,但“五脏俱全”,保存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环境清幽,慢步其中,使人心态平和,心情愉悦,等四月下旬到5月上旬蔷薇花盛开时,我会再来。

2025.2.23

0
  • 上一篇:海的依恋
  • 下一篇:感恩春草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