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18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落花:诗意中的生命哲思

发表日期:2025年4月10日   作者:彭慧

42日,王老师的国学课是《红楼梦》第五讲“黛玉葬花”。一曲《葬花吟》在教室悠悠响起:“花飞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随着旋律缓缓流淌,每一个音符都幻化成了徐徐展开的画面,如广角镜般的视角,将我带入那个繁华背后的凄美世界。曹雪芹用它那细腻的笔触将林黛玉的身世遭际,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融入了暮春落花之景,词中每一个字,皆浸透着无尽的凄婉哀伤,细细品来,字里行间又隐隐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遗世独立的高傲,令人动容。

在古典诗词的长河里,这样借落花抒情的作品俯拾皆是。张先于《千秋岁》中谓叹: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寥寥数语,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于触景之际,幽情暗生。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感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他表面上惜春,实则是借此抒发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激。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即景抒情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都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满溢着对美好消逝的强烈惋惜、凄美之情,直击人心。

这些文人墨客,常常将自身的万千愁绪倾注于落花意象之中,赋予它厚重而沧桑的使命。感怀身世时的孤寂落寞,伤春怀人时的怅然若失,面对前途渺茫时的无助彷徨,还是壮志难酬时的悲愤填膺,又或是故园难回时的哀伤悲戚,都被他们融入对落花的怜惜中,使得落花这一意象,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情色彩。

然而,诗词的世界是多元的,并非所有关于落花的诗句都这般哀伤。有一种境界,是自信豁达,超凡洒脱的。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描绘的“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构建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那里的落花,是安宁祥和、自由美好的象征。陆游在《咏梅》中写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即便梅花凋零飘落,被碾作尘土,依然香气不改,展现出一种不畏风雨、坚守自我的坚定自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以落花自喻,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其实,花本无哀乐,哀乐在于人心!不同的人生境界,孕育出截然不同的诗句。我们不禁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春日是百花荟萃,是四季中最绚丽的景致。花团簇簇,坠满枝头,馥郁芬芳,香飘四溢,在这鲜花怒放的美好季节里,它们尽享世间宠爱,激发着人们的遐想与憧憬,然而,胜景不长,盛筵难在。何不在一瓣落花的优雅姿态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呢?

世间万物盛衰,皆遵循自然规律。四季更迭,是宇宙永恒不变的法则。花开有期,绽放有时,花落无悔,世间的美好,就是恰逢其时。正如三毛所言“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所以,每一天都不拒绝自然的馈赠,在四时的光阴中,心赏风花雪月!

2025-4-3

0
  • 上一篇:踏青胜地生态园
  • 下一篇:走过古厍三座桥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