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养生健身>>

共有 4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以热制热”:三伏天的养生妙招

发表日期:2025年7月31日   作者:梅元灿

认为夏季三伏天只能靠吹空调、吃冰棍、喝冷饮来给身体降温吗?其实不然!中医建议:天气越热,越要“趁热打铁” ,喝热茶、晒晒背、泡泡脚等,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实则蕴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学会用“以热制热”的养生妙招,还能有效逼出体内寒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易伤阳。人体阳气就像银行账户,夏天过度贪凉,就是在不停透支。尤其是女性、老年人、脾胃虚弱的人,贪凉的代价更大。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阳气最盛的时段。这个时候,毛孔张开、代谢旺盛,是调理体内寒湿、增强阳气的好时机。为此三伏天如何养生?

1.温水洗澡更解热

山西省中医院中药方剂研究所主管药师郭丁丁指出,夏天用冷水洗澡、擦汗,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反而觉得更热。建议选择35~37℃的水温,适度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

2.热茶更利于散热

夏季饮热茶是中医推荐的养生之道。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同时,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有利于散热降温。水别等渴了再喝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 2 0 0毫升。

3.温性调料暖肠胃

夏季阳气浮散在外,体内虚寒,适量吃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冷饮只能让口腔清凉,却会使脾胃罢工。而温热饮品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帮助吸收营养,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让身体不会在三伏天积湿生痰。

4.热粥消暑又润燥

夏季湿暑让人没有食欲,这时可以自制养生热粥,解暑生津,调养脾胃。山药、莲子、百合等都是不错的食材。一碗加有山药、莲子、百合、薏米、红枣的温粥,不仅养胃,还能祛湿利水。

5.适当运动更排汗

夏天宜“以汗制汗” ,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锻炼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调节体温的能力,预防中暑,但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时段。

6.泡脚暖身固阳气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三科赵沁芳表示,夏至,阳气聚集于体表,脏腑反而寒凉。睡前用40℃艾草水泡脚15分钟,微微出汗,可有效缓解手脚冰凉、肠胃虚寒等症。脚部是身体的,连通着多条重要经络。坚持泡脚可以提升睡眠质量,缓解焦虑,也利于调节内分泌。40°C左右的水温最适宜,泡到微微出汗为宜。

7.晒背补阳驱寒气

清晨或傍晚在阳光下晒晒后背5~10分钟,重点照射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至命门穴(2腰椎下方凹陷处),犹如为身体接入“太阳能充电器”。 是极好的自然热敷

8.穿衣不露腰与腹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妇科主任医师王文君指出,中医把肚脐称为“神阙”不适宜任其“暴露”。因此不建议经常着露脐装或上衣过短。穿衣应护腹腰,不露肚脐,不吹后背,谨防寒气从皮肤入侵夏季穿着宜宽松透气,但要特别注意腰腹部、膝盖、脖子等部位的保护。风从这里钻进去,比冬天冷风直吹还厉害。

9. 开空调使用“有节制”

西北医院主任医师权晓娟表示,使用空调最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內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度。避免直吹头部、关节和肚脐。尤其老年人、小孩、风湿病患者,空调房里最好披条薄毯、穿件长袖。

10.午睡养阳,别熬夜耗阳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 中医讲阳气升于日中,三伏天中午气温高,人易疲惫,午睡半小时,有助于调养心气、补足阳气。但千万别贪睡太久,容易头昏脑胀。晚上别熬夜耗阳

但要注意: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热养,辨清体质更关键以热制热并不意味着一概而论。对于平时火气旺盛、口干舌燥、容易上火的人群,热养需适度,过度可能引发虚火症状。而阳虚体质、经常腹泻、手脚冰凉者,则可适当加重热养力度。

2025.7.

1
  • 上一篇:老年人也要学会享受
  • 下一篇:长寿地区的长寿经验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