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烟火里藏着共通的乡愁

发表日期:2025年11月21日   作者:张汝鸿

当影院的灯光暗下,沪语对白伴着熟悉的市井声响缓缓流淌,一碗热气腾腾的菜肉馄饨,从上海南昌路的老弄堂里走来,跨越百里,在吴江的银幕上氤氲出温暖的香气。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登陆吴江,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烈的冲突,却用最家常的食物作引,让江南的烟火气与上海的市井味隔空呼应,在笑泪交织中,煮透了家庭温情、代际和解与城市记忆。

影片的故事,始于退休工程师老汪每周六的约定一一儿子小汪总会回到老宅,赴一碗父亲亲手包的菜肉馄饨之约。这碗馄饨藏着上海人刻在骨子里的讲究:黑面碱水皮久煮不烂,夹心肉要亲眼看着摊主绞碎,荠菜馅里必加香菇水提鲜,汤头是大骨与鳝丝骨慢熬,再撒上自制蛋皮丝与紫菜,每一处细节都藏着老一辈对生活的热忱。可快节奏的生活让父子间渐生隔阂,老汪对儿子婚事的焦虑,成了餐桌上挥之不去的话题,直到他在妻子素娟的启发下,闯入人民公园相亲角,开启了一段啼笑皆非的“代练相亲”之旅。

相亲角里,老汪结识了精明坦荡的老金、含蓄热情的美琴、风风火火的阿芳,这群银发长辈在互相打趣、彼此关照中,袒露着老龄化社会里不为人知的情感渴求。他们或许为子女操心,或许被孤独裹挟,但在一次次交集里,重拾了生活的热闹与心动。而那碗菜肉馄饨,始终是串联一切的情感纽带:争吵后端上桌的热汤,化解了父子间的冷战;邻里间分享的馅料秘方,拉近了陌生人的距离;就连老汪意外卷入的情感漩涡,也在馄饨的烟火气里变得温柔。

影片的镜头里,没有外滩的繁华盛景,只有南昌路老宅斑驳的砖瓦、复兴路菜市场的市声炊烟,买酱菜、排队购熟食的生活动线,精准复刻着老上海的市井日常。但这份“上海基因”满满的呈现,却让吴江观众生出了强烈的共鸣一一江南水乡的弄堂与上海的里弄何其相似,长辈们不善言辞的关爱、邻里间热络的互助、对家常味道的执念,都是刻在江南人骨子里的共同记忆。一碗馄饨,在这里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家庭与邻里的情感图腾,就像吴江人记忆里的青团、酱鸭,味道里藏着最踏实的归属感。

导演吴天戈用温和的镜头语言,不煽情、不刻意,却让最真实的生活力量直抵人心。当大雨过后,小汪接过父亲的厨刀,用母亲的手势包起馄饨;当老汪望着儿子的背影释然一笑,说出“一个人也蛮好”,而儿子回以“侬哪能晓得我将来就是一个人啦”,这份无需多言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影片告诉我们,代际隔阂从不需要激烈的对抗来打破,生活的焦虑也不必用执念来消解,一碗热乎的馄饨,一句柔软的体谅,就足以让爱回归本真。

沪语的软糯腔调里,藏着地域文化的生命力;馄饨的鲜香滋味中,裹着共通的人间温情。《菜肉馄饨》在吴江的上映,是一次地域文化的温柔相遇,更是一场关于生活本真的集体回望。走出影院,晚风里仿佛也飘着馄饨的香气,提醒着每一个人:无论脚步走多远,无论生活多繁忙,那些藏在家常味道里的爱与牵挂,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情感底气。

不妨走进影院,赴这碗馄饨之约,在烟火气中,遇见久违的温暖与感动。

观影之后,导演与主要演员与观众互动,我喜欢的演员潘虹也来了,她七十多岁了,看起来像五十多,真 是有“驻颜术”。我特别喜欢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和《杜十娘》。

潘虹大方地与观众交流着说:当年演《杜十娘》也是在吴江“跳”的江!大家都笑了。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还时时隐现着《菜肉馄饨》的场景,好的电影给观影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20251119

0
  • 上一篇:观上海博物馆诗词三首
  • 下一篇:深秋念母 同心励妹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