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想扶但有顾虑 “扶老人险”、“扶老人纠纷”公益金或将带来制度性突破
日前,国内首个“扶老人纠纷”专项公益基金——“苏州良知公益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针对当前“老人摔倒而不扶”的不良社会现象,专项鼓励社会大众见义勇为、救死扶伤。老人摔倒扶不扶,再次引发热议。对此,吴江的老人怎么看?是否也曾遭遇类似情况?又是如何处理的?前不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吴江的老人与年轻人群体中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
经历一
扶起摔倒老人
想想有些后怕
前不久,66岁的黄阿姨与老伙伴们一同去苏州游玩,正走在路上欣赏风景时,一位从他们身边经过的80多岁的老大爷,不小心脚扭了一下,摔倒在地。黄阿姨见状,第一时间上前搀扶,因力气不够大,老伴也前来帮忙,两人合力将老人扶了起来。
黄阿姨原本并没将这事放在心上,但同行的老伙伴们却开始议论纷纷,他们对黄阿姨说:“幸亏你扶的老人没事,要是摔骨折了或者要去医院就麻烦了,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说是被你撞的呢。”听着老伙伴们的话,黄阿姨有些后怕。
“当时谁会想那么多啊,看到的时候第一反应当然是扶啊。”黄阿姨向记者说道,虽然现在她知道扶老人可能会遇到麻烦,但以后要是还遇到老人摔倒,她应该还是会去扶的,因为当真的遇到
的时候,来不及思考那么多。
经历二
父亲摔倒没人扶
熟人打电话给家人
“老人摔倒时,很多人真的是不敢扶呢。”市民蒋女士说,要不是自己遇到过,她还真不敢相信那么多人会袖手旁观。有一次,蒋女士80多岁的父亲摔倒在地,当时围了很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但没有一人主动上前搀扶,最终一位熟人打电话给她母亲,等母亲来后,才有人帮忙一起扶起,最终将父亲送去了医院。
蒋女士对于路人的做法表示理解,她说:“当老人摔得比较严重,甚至失去意识时,确实不能贸然前去搀扶。”蒋女士说,若是她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应该也会有所顾虑,看看老人摔得是否严重,观察一下周边是否有其他人,再决定是亲自将老人扶起还是求助于警察或者拨打120。
经历三
路遇老人摔倒
报警避免纠纷
市民陆女士告诉记者,关于路遇老人摔倒,她曾有过亲身经历。一次,在上班途中,陆女士看到一位老人踉踉跄跄地走在她前面,突然倒在了地上,她想了想后,并没有上前搀扶,而是录了视频,并且拨打了110。
“那个人看到警察后却站起来走了。”陆女士无奈地说,不知他是喝多了还是碰瓷的。有过这样的经历后,陆女士更加坚定地认为,路上遇到老人摔倒时,不能扶,但也不能视而不见,报警是最好的方法。
看法
扶不扶很纠结
吴江老人表示理解
“当遇到老人摔倒在地,你扶还是不扶?”记者在多个微信群中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并来到松陵街头随机进行询问,大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在受访者中,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思考了很久,他们表示,这是个很纠结的问题,从内心来讲是想扶的,但可能会有些顾虑。
“不会第一时间去扶,我会先报警。”多位受访者都表示,虽然不会主动去扶摔倒在地的老人,但也不会坐视不理,会通过报警或者联系救护车等方式,让摔倒的老人及时获得帮助。
采访中,市民小唐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要扶啊。”但紧接着,她说了扶老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看下周围环境,若是没监控,看看有没有路人,如果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可以拍张照或者录像。“给自己留个证据,
但我们还是要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小唐说道。
对于年轻人的做法和想法,老人们多表示理解。“我们常看新闻,小品里还演呢,扶老人本是做好事,但最后却引发了纠纷。”今年73岁的赵玉林说,当自己摔倒的时候,肯定是希望有人来
扶一把的,但若是没有人来扶,他也是能理解的。
思考
坚持正义的力量
老人摔倒应该扶
近年来,老人在路上跌倒事件频发,在扶与不扶的争议声中,大家面对的既是一种无奈,又是一种文明素养与正能量的流失。在此种氛围之下,“不敢扶”的想法,也成了一些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顾虑。
为此,支付宝曾推出“扶老人险”,苏州的“扶老人纠纷”专项公益基金于日前设立,种种形式,保障爱心人士权益的同时,鼓励更多人做好事。不过,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知道“扶老人险”以及“扶老人纠纷”专项公益基金的人并不多。
区老年学学会会长韩铎是一名退休老人,从事了多年的老年学研究,他认为,当遇到老人摔倒时应该扶,这是敬老的一种表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每个人都会老,现在的年轻人看到摔倒在地的老人不能无动于衷。”韩铎告诉记者,虽说有老人诬赖做好事的人,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家不能受此影响而退缩,要相信真相总是会大白天下的,社会需要正义的力量。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