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83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难忘1977年高考

发表日期:2017年5月25日   作者:黄酉林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我的第一次高考。

19771128,下乡插队快要10年的我有幸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掐指算来,已经40年了。 

我是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从19667月开始,全国高等学校停止了招生。我们这些高中毕业生在学校又经历了两年动荡的文革运动之后,终于结束了五年的高中生活,无学可升,无业可就,毫无悬念的自觉汇入上山下乡的洪流之中。

19778月,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顶着重重压力,努力恢复高考招生制度,邓小平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我牢记这一天——19771021,我插队时居住的屋檐下的有线广播在新闻联播时间,播送了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在全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通知。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屏声静气,一字不拉地听完广播,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招生,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劳动知识青年可以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就是1977年恢复了的高考主要的应试条件。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一切在久违了11年之后,突然来临,就像做梦一样。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都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广大群众、特别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更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恢复高考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消息通过国家主要媒体发布之后,一下子搅动了整个中国,搅动了天下学子的心灵。消息在中国飞快地传播着,带给无数在文化黑暗中挣扎的青年,尤其给身在农村的青年们一个巨大的希望,人们的命运和试卷再次联系了起来,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对于身体瘦弱的我来说,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更象久旱的禾苗降下了甘霖,也象黑暗中的迷路者,看到了光明。

1977年报名参加考试的全国考生达到了570万人,而十一年大学停止招生,被堵在了大学校门外的知识青年则达到3000万人之多,而大学只招生27万人,录取率只有5%,这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独特景观。由于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报考的考生众多,共有从1966年—197712届高中毕业生,我所在的平望公社,报考人数达上千人,高考辅导只能在平望中学的大礼堂进行。由于知识青年白天“抓革命,促生产”,辅导往往安排在晚上,几百人的大礼堂里,许久不上讲台的数学老教师黄积苏、语文老教师钱昌龄等重新焕发了青春,精神抖擞地讲解着解析几何、讲解着作文的审题和选材。参加辅导的学生洗耳恭听,认真做着笔记,十分虔诚。当时学习气氛特别好,静得连一枝铅笔落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恢复高考这一决策激活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之一变,当时,平望公园里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街头巷尾,青年人到处打听谁有高中课本和参考书可以借。离开学校十二年的我,早已远离了数理化,只能把许许多多的公式抄在纸上,贴在墙上,连吃饭时都要看一看、背一背。

由于报考的考生实在太多了,江苏省采取了两次考试——初考和复考。初考由地级市命题,只考语文和数学。1128,平望镇有上千个考生参加初考。考场设在平望中学、平望西塘街小学和螽斯港小学。那一天天气特别冷,但是考生们一颗沸腾的心战胜了寒冷。我们挥笔疾书,希望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命运又在关键时刻作弄了我,初考第二天,我腹痛难忍,经医生诊断是急性阑尾炎,必须立刻手术。我没有办法只能住院治疗。1210号左右,初考的成绩出来了,我居然拿到了参加江苏省复考的准考证,我参加的是理科,准考证的号码是00017号。后来我才知道,准考证的号码就是全县初考成绩的名次。由于手术后身体虚弱,加上原来的体质很差,没有精力再复习应考了,只能听之任之。

1220,江苏省举行全省统一高考,吴江的考点集中在吴江中学。手术才20天的我拖着病体参加了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当年的全国高考由各省、市命题,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这年江苏高考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苦战”,题目来自叶剑英元帅的一首《攻关》诗,全诗:“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对于参加过战天斗地十年的我,作文不算难,顺利完成。当时的考题也许并不太难,但是,对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人来说,这却无疑是比“上刀山、下火海”都难的事情,而对于满身疮痍的中国来急切地渴望人次,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便尽快培养出一批大学生。

三天考试后,我在家休养身体,等待考试的消息。元旦后,翘首以盼的高考成绩出来了,可是,成绩并不公布,只是通知体检的名单。当时录取的考生还要通过体检和政审关,从12个名单中筛选掉2个。平望镇大概有10多个考生参加体检,我又有幸名列其中。但是,由于营养不良和生病手术,体检时体重只有41公斤。等待了两个多月后,我还是没有接到学校的通知,我知道自己落榜了。

1978年夏天,知识青年全部返城工作,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我又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这次,我选择了文科。经过努力,我终于考上了师范大学。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一个“迎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青春的步伐深浅在偏僻的异乡……”的知识青年,转化成“园丁”、“蜡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
  • 上一篇:遗忘车票以后
  • 下一篇:重德者凝人心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