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养生健身>>

共有 103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人之三宝——精、气、神

发表日期:2017年12月18日   作者:周建明

人之三宝——精、气、神

 

健康是人生一切梦想的起点。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健康就是这本书中永恒的话题。失去生命就等于失去一切;失去健康,生命就成为一种痛苦,一种受罪,所以健康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善待。中老年人需要健康自我管理,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养生胜于用药,保健重于治疗。储蓄健康,那就请您从养生做起,从养好“精、气、神”做起!

一、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是人体生命和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有精不等于是个活人,还得有气。气是人体的生命功能,是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人有精,有生命功能之气,在精盛气足的情形下决定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体五脏情志对外界的一种影响。反过来外界环境也影响人的情志,影响您的神。

那么怎样理解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呢?打个比喻:有一盏油灯,灯油就是精,精越足即灯油越足。点着了的灯就有了气,油沿着灯芯往上窜,这火苗就是气。油越多则气越足,火苗就越旺。神是点着的灯的光芒照射到的范围,火苗越旺,火光照亮的范围越大  ,即是神越显达,影响到的范围就越广。

二、关于人体之精

人体之精是指藏于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统称,包括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血液、津液等,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精微物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而生成繁衍后代的生殖之精,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称脏腑之精,但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肾精化生肾气,肾中之精气即为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到全身的脏腑,滋润和濡养各脏腑形体官窍,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得以正常发挥。所以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精可以化生为气,先天之精可以化生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可以化生为水谷之气,再与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综合成一身之气,供应给五脏六腑。气不断地推动和调理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人体生命活动。

精可以化生为血,是血液生成来源之一。肾精充盈,则血有所充。精与血之间可以互相滋生,互相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且“盛则同盛,衰则同衰”。精与血两者之间关系被称为“精血同源”。

精能化神。神的产生离不开精这一基本物质,积精可以全神,精亏则神衰,精亡则神散,生命也就休矣。

 

三、关于人体之气

    《黄帝内经》说:“精化为气,所以人体之气由精化生。气是人体内推动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气推动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人体元气在不断运动,升降出入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能得以完成,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气的运动停止,那么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五脏中肾为生气之根本,肾藏先天之精,化生元气。若肾失去封藏,精耗则气衰。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升转,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为血与津液,皆可化气(即水谷之气)布散全身脏腑经脉,成为人体元气的主要来源。肺为生气之主,主司宗气,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气是人体脏腑脾、胃、肾、肺等的综合协调作用产生的结果。

    气能生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又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化作为动力,气充盛则化生血液充足。营气虚则生血不足,导致血虚;气能行血,推动血液运行,气充盛则气机调畅;气能摄血,血液的正常循行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气血阴阳协调平衡,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反之“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能生津。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关节液、胃液、唾液、泪液、鼻涕、口涎、汗液、小便等等,起滋润和濡养作用。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脾胃等脏腑元气充盛,则化生津液的力量增强,人体津液就充足;气能推动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对津液的调节控制,维系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反过来津能载气,气的运行必须依附于津液,津行则气行,津停则气滞,津液丢失必定导致气的损耗。                 

人体之气由于生存成来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元气:它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元气由肾中之精所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激发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宗气:它属于后天之气,聚于胸中,出于喉咙,贯通三焦。宗气上走呼吸道,推动肺的呼吸;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宗气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所谓气虚,先天原因在肾,后天原因主要在脾、肺。营气:它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血液关系密切,故常有“营血”并称。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其精华部分化生为营气。营气进入经脉化为血液,循脉运行内入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节,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营养全身。卫气:也是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其中彪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卫气行于脉外,外至皮肤肌腠,内至胸腹脏腑,布散全身。卫气具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若卫气虚弱,则常易感受外邪而发病。卫气充足,温养机体,能控制皮肤,促进汗液有节制地排泄,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四、关于人体之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人体面部如同体内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面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观表象,任何生理、心理和病理情况都会置现于面部。中医讲:“望而知之,谓之神”。面色即神色,色荣润泽是谓有神,色晦枯槁是谓无神。

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的总体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精、气、血、津液都是化神、养神的基本物质,这些精微物质的新陈代谢,在脏腑元气的推动作用下,产生了生命活动,可以从面色、眼神、言谈、表情、精神、情志等方面体现出来。反过来神能统领、调整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正常代谢。神的存在是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神的盛衰决定了人体生命力的盛衰。        

五、养好“精、气、神”,福享康、乐、寿                         

养生就是认识生命规律,把握生命本质,养人的生命力、生长力、生育力、生存力。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精。先天之精来自父母,与生俱来,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脏腑器官的退化只会越来越减少。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由脾胃化生灌注到各脏腑,以供五脏六腑功能活动之所需。人的饮食就是养(由脾胃化生的)五脏之精,精越足人就越强壮,生命基础就越坚固,气是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控精、血液、津液的相互化生、转化及输布的动力源泉,脏腑之精越多,则气越足,人的生命功能就越旺盛。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和死亡的全过程。肾是人体的调节中心,是人体生命之源,脏腑之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者相互交融,合为一体,共居于肾中,统称肾精。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机体发育成熟后自己产生的生殖之精。为了优生优育下一代,精勿妄泄。肾精化生为肾气,肾中精气即为元气。五脏化生贮藏元气,藏而不泻;六腑传化水谷之气,泻而不藏。“元气十足,五脏六腑全自动,百病不生。”养生是“补肾、强精、健脾胃、养命”,从根本上解决肾精亏虚,脾胃功能虚弱的问题。“保元汤”(明李时珍方)是养生首先食疗方。它用“牛肉、猪爪、鲫鱼、大枣、山楂”炖煮的营养汤,补充人的元阴(细胞液);葡身康(原花青素,opc)补充人的元阳(细胞核的能量),养足人的元气,增强人体细胞的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人参(已列入新资源食品)补气第一,补气可用不同品种的参,且依各人不同体质来选用所需之参。补肾常吃养肾粥:用核桃仁、莲子、芡实、怀山药加精米煮粥喝。平时多吃些黑米、黑豆、黑枣、黑芝麻、黑木耳、香菇、黑莓等黑色食品。元气滋养五脏、营养五体。元气大亏,五脏失养,百药不灵。“人百病,根五脏”。五脏损伤,必定是“木桶短板效应”,某一脏器衰竭会危及人的生命。须防重大疾病伤于元气。      

养神中医历来强调“神藏于内”。《黄帝内经》中指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生以清静为本、恬淡虚无。如果精神紧张或身心疲劳时可到户外静坐,闭目养神,做做深呼吸,使自己思绪冷静,心平气畅,调节好情志,节制、转移不良情绪,使心理处于怡然自得的乐观状态,才会对人体的生理起到良好的作用。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生于先天,养于后天而藏于五脏(即五藏系统);气为生命活力之功能,气行于五体;神是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神显于五官。精在内,神在外,气沟通精和神。所以,养生要“先后天並重,精气神兼养”,炼精化气,聚气化神,就能达到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尽情福享健康、快乐、长寿、幸福的晚年生活!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的出生、成长、壮盛、衰老和死亡的生命规律。

五十岁左右,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变薄,胆汁也开始逐渐减少,所以易出现眩晕肢麻,眼睛视物开始模糊。

六十岁左右,心气开始衰弱,会经常忧愁悲伤,血气运行迟缓,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形体惰懈,所以喜欢躺卧。                                     

七十岁左右时脾气虚弱,皮肤干枯而不润泽,经常感觉四肢无力,软弱。

八十岁左右时肺气衰弱,不能藏魄,言语也时常发生错误。                                        九十岁左右时,肾中的精气开始枯竭,心肝脾肺四脏经脉的气血也都亏虚了。          

到了百岁,五脏精气都已枯竭,五脏所藏的神气也随之消失,只有形体存在而寿命终结。                                    

  由此可知人体的生长与衰老,与脏腑精气旺盛虚弱密切相关。而调养元气,保持人体精气的旺盛,是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祛病延年的关键。                                                                                 

0
  • 上一篇:百病生于气 开心每一天
  • 下一篇:生物钟养生法的运用和实践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