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痿,又称注夏,疰夏,苦夏,类似于西医所称的夏季低热,好发于儿童。多为脾胃虚弱,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以羸瘦、四肢乏力、倦怠嗜卧、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的季节性疾病。明代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杂病》里说:“痿发于夏,俗名注夏。”中医称成人为“夏痿”,称幼儿为“疰夏”。
上世纪60年代初,蒙领导推荐我到苏州中医专科学校第三届中医专修班深造,又去苏州中医医院各科轮流实习,有幸为儿科名医金绍文先生侍诊,时间极为暂短,启发很大。又拜读了恩师、震泽医院省名中医宋霖若先生遗著《小儿暑热消渴病证治》。为参编《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副主编),搜集国内儿科名医经验。他们都认为,小儿阴气未盛,不耐暑热的侵扰是致病之因,并不能自述其病苦,不但认证投药比成人难,并且病之传变也较成人迅速。小儿健康更待父母家长多加关注。
《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夏痿源于体虚,平时注意活动,增强体质,以适应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困扰。特别夏天患病后更要注意调理,要求及时恢复健康,否则接下来容易引起夏痿。
夏天是一个特殊的季节,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情绪的调摄,与夏痿的防治有重要关系,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炎热夏日有条件者可在室内安装空调,但要注意定时开启窗户,保持居室空气流动,清洁凉爽,老年人或易地避暑。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肝的解毒功能、胆汁的分泌,一般夏天降低,冬天升高,夏天喝水多,胃液又易于冲淡,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欲普遍下降,食量减少。但天气炎热,体力消耗增加,要适当地增加营养,特别要注重补水、补钠、补钾。多饮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中医认为绿茶有清心降火、解烦止渴之功效。同时要多吃蔬菜,如豆类、黄瓜、冬瓜、丝瓜、苦瓜、莲藕、青菜、西红柿,以及紫菜、海带、马铃薯等;多吃水果,如西瓜、哈密瓜、香蕉、草莓、桃子等;食物瘦肉、鸭、蛋,鱼、虾之类也不能少。热天宜清淡,清淡是指不要浓油赤酱,以清蒸为好,但不等于吃素,也不可以暴饮暴食。
夏天食疗推荐:绿豆30克,浸泡后与粳米共煮成稀粥,上、下午服用,有解渴生津、消暑除烦的作用。药疗推荐:成人可选,①西洋参3克、加绿茶少许,泡茶饮,有滋养肺胃、清火生津的作用。②草决明15克,生地5克,泡茶,清肝明目、降压、降脂,夏季服用可防中暑。小儿可选金银花露,酌量服用。
特别提示,六神丸切不可以当预防药服用。六神丸中含有蟾酥,属剧毒品,过多服用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胸闷、心悸、四肢麻木等。其方中的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砷(即砒霜),毒性非常剧烈,多服能损伤肝肾功能,持续服用还可产生积蓄中毒,因此,六神丸不宜作预防药服用。
作者简介:邬品嘉,原区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参编《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副主编)、整理台湾著作《从生活中防癌抗癌》、参订台湾著作《针灸学新论》、著《邬品嘉针灸精义》、编著《中医论脑》,先后由人民卫生、中国华侨、北京学苑等出版社出版。《邬品嘉针灸精义》、《中医论脑》被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