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养生健身>>

共有 79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冬令进补之我见

发表日期:2018年11月26日   作者:邬品嘉

冬令进补习俗,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冬令是指农历立冬之后的3个月,这个时候除了气温低之外,人体代谢也会下降。中医认为精气等物质属于较收敛的时候,所以是进补的最好时机。冬令进补,有的在立冬后至立春前;又有的在冬至前后;一般不需大补的人可以在三九、四九进补,谚语“夏补三伏、冬补三九” 、“三九养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令进补,一是由于胆汁的分泌夏天较少,冬天较多,所以冬天的食欲一般情况下都比夏天好;二是膏滋药一类容易贮藏。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十分讲究,根据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令属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冬令进补重点是滋养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

进补的原则,“补”者,补其缺也,应该是缺什么补什么。《黄帝内经》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指出了无论形或精,凡不足者皆当以补法施治。补法之适应证为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诸虚劳损证。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重新探讨一下“冬令进补”的科学性是有实际意义的,但千万不能走入“将滋补进行到底”的“时髦”误区。

《黄帝内经》反复强调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冬令进补的对象应为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劳累过度(包括脑力劳动)、亚健康状态的人;久病,术后或大病初愈等群体。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就不需要进补,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后用之”,不应该用补药的,如果用了补药,中医称为“误补益疾”,扰乱了原来身体的平衡现象,反而会导致病变,不可不防。

正常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依赖一日三餐饮食,使营养保持均衡,而绝不能靠营养补剂。我与夫人曾到如皋参观访问,许多长寿者居于穷乡僻壤,粗茶淡饭,照样身体健康。应该看到在饮食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心态平衡,精神愉悦。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令膳食一般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冬令“食补”,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生姜、大蒜、萝卜、白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猪腰子及鲤鱼、鲢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令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喝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胃以喜为补”,在不偏食、服后又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主张因人制宜,既要符合生理需求,又要符合病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症,如何准确食疗更应咨询医生,慎防以外。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4
  • 上一篇:诠释健康四大基石
  • 下一篇:冬季勿忘防寒护肾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