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规定,75-89周岁为老年人,90周岁以上为长寿老人。预测是否长寿老人,在临床看来,寿命是难以预测,但是却可以从各个指标中推断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继而知道自己是否长寿,是否长寿老人,以下六项指标告诉了你答案。
一、走路速度
来自国外的调查显示,走路较为缓慢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问题。走路却涉及到了身体多项系统运转,这包括了肌肉力量、中枢协调能力、心脏功能、骨关节以及精神状态等。通过走路的速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有氧耐力,也就是所谓的有氧运动能力。老年人走路不稳、经常摔倒,就是身体机能下降的信号。
走路的速度是一个寿命长短的“预警器”,在老年人身上表现极为明显。一项以800名老人为对象,历时10年的研究发现,走路慢的老人死亡率达77%,中速的人死亡率为50%,而步行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
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人类寿命的研究报告,正常的人走路速度保持在0.9米/秒左右,如果步行速度低于0.6米/秒,死亡率将会增加,而如果步行速度超过1米/秒,寿命将会相应增加。报告得出结论认为人走路可以预测寿命。
二、单腿平衡
从英国《每日邮报》对寿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该研究指出,单腿闭眼站立超过10秒钟表明身体健康,寿命较长,而不站立10秒钟则表明衰老过快,寿命较短。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也认为,一个人的中风风险可以通过单腿平衡来预测。
在单腿闭眼站立的情况下,人脑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必须协调一致,以保持单腿的整体重心,从而反映一个人大脑的衰老程度和协调能力。尤其是老人,人体平衡力的下降会导致容易摔倒和受伤。因此,有效的训练平衡能力可以保持年轻,延年益寿。
如何闭着眼睛锻炼单腿站立能力?锻炼平衡力是一种非常规的锻炼,可以刺激人体做出平衡反应。练习时双手放在腰上,闭上眼睛。一只脚应该站着,而另一只脚应该弯曲膝盖离开地面,小腿应该靠近站立腿的膝盖,建议在10秒后更换另一只脚。
三、蹲下再起
蹲下再起身和下肢肌力、敏捷性、平衡性有关,是人体神经-肌肉反应和控制能力的综合表现。提高老年人的灵敏度,下蹲运动方法:预备时两手插腰、双脚开立与肩等宽,双目平视,然后松腰屈膝慢慢下蹲。下蹲时脚跟离地,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上身尽量保持正直,避免前倾,同时口念“呵”字呼气。起立时,咬紧牙关,气引丹田,随着吸气,站直身子。下蹲深浅程度要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般每天锻炼1~2次,每次下蹲36次。
练习敏捷性也可多练习捡豆子和走方格步。捡豆子的具体做法是把黄豆、绿豆、红豆各5 0粒混在一起,用筷子在规定时间内把它们分別捡出。交叉走方格步即走格时按照地上的方格交叉着走路。
四、手劲握力
研究发现,握力每减少5公斤,人们因慢性病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16%,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分别上升7%和9%。人的握力体重指数越大,体质水平越高,慢性病发生率越低。
若想延长寿命,提高握力体重指数,增加力量训练。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难免流失,通过适量运动维持肌肉水平,对健康格外重要。老年人群可以先从拧毛巾、举矿泉水瓶练起。也可选择如哑铃、弹力带、斜卧撑、仰臥举腿等训练方法,每次3组,每组15~20次,以有效预防肌力衰退、肌肉委缩,提高健康水平。
握力体重指数具体公式是:握力体重指数=握力(kg)/体重(kg)x100%。如果得出的数值高于50%,说明心脏比较健康,如果低于50%,就要加强锻炼,如果低于30%,极有可能发生心脏病。
五、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的好与坏,与健康有密切的关联。睡眠是自然康复剂,因为在经过一天的工作活动之后,人需要充足的睡眠进行调整和恢复。睡眠是精神营养素,食物营养可以使机体生长发育和活动提供营养素,睡眠好是为机体提供精神营养,在心身健康上,两者占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科学研究证明,每天需保持6~8个小时的睡眠,保证11点前入睡,1个小时后进入深睡眠,睡眠时间太短或太长都有害人体的健康和寿命。
如果一个人长期存在熬夜、失眠等问题,就会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导致免疫机能变得越来越差、内分泌紊乱,继而给疾病埋下隐患,容易衰老,每天睡眠不到四个小时且睡眠不实者,寿命会缩短三分之一,身体素质也会明显的下降。
六、心态好想得开
美国研究人员对700名百岁老人进行了3年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长寿的人共性只有一个,是拥有一个好心态!百岁寿星热情开朗,做到“想得开”, 性格随和,心地善良,待人的宽容,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
如果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心态好,遇事平和,情绪波动小,这样的人,通常是很少得病的长寿老人。一些性格暴躁又偏激的人,凡事计较,爱钻牛角尖,时刻处在波动,悲伤,发怒的状态,这样的不良情绪是会诱发一些疾病,这样长期下去,则容易早逝。
让好心态为我们遮风挡雨,快乐地“没心没肺”,余生过得“有滋有味” ,糊涂点,潇洒点。笑是营养素,“话疗”是特效药,朋友是“不老丹”,宽容是调节阀,淡泊是免疫剂。
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