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429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引领文坛却沉缅于权力漩涡的上官婉儿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6日   作者:徐国华

想必,大家对盛唐时上官婉儿都不陌生她与武则天共事二十七年。她的才学、美貌、政治地位、放荡的私生活,无论哪一方面都引发看客的好奇心。然而,因正史的惜墨和野史荒诞,除了才华诗文一致受到后世公认以外,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极度推崇者有之,非常鄙视者有之。这位一代才女的真实原形究竟是什么,本文试探索之

虽然《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记载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等负面之事,但与她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评价很高,后代直至近代多少著名文人愈发对她推崇备至。

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著名,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初唐诗坛“六朝趣味”之风,继承和发扬了其祖父上官仪的文风,开创和发展了别具一格、脱俗清雅的“上官体”,而成为当时上流社会创作的主流。

作为唐中宗时期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她对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近体诗和沈诠期、宋之问开创的格律诗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上官婉儿对诗坛贡献,之后的唐诗能否达到如此的巅峰状态,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她的存世著作有:《全唐诗》卷五存其诗三十二首;另外唐玄宗令集其诗文,编为《上官昭容集》二十卷。至于说她淫乱宫闱,操纵政治,这可能与当时大唐开放的国度氛围和祖辈的冤情以及自身处于上流社会残酷斗争现实是密切相关的。后人曾用“光前绝后,千载其一,梅花喋血,万古悲叹”来赞颂和惋惜她的一生。

上官婉儿,这位既征服了女人也征服了男人的“红梅宰相”,与中国历史上的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与其三位相比,她是最具有争议的。出身名门,虽然经历家道败落,但又凭借自己一身才气做上了女官,最后成为皇妃,不得不承认,她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聪慧和底气。

上官婉儿又名上官昭容,复姓上官,小名婉儿,唐高宗丞相上官仪的孙女,有巾帼宰相之称。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大唐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时代,尤其是在高宗李治时期,女性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出一些有才华且又有政治抱负的优秀女性,上官婉儿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公元664年出年于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才女,据《旧唐书》记载,婉儿的母亲郑氏在怀孕时梦见一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一女,郑氏不乐。襁褓时,郑氏便对怀中的婉儿说,一个丫头片子,你能称量天下士吗?婉儿不会讲话,但却会咿呀答应。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但长大后的婉儿当过女官,是武则天的机要秘书,是我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一度权倾朝野,又是有名诗人,主宰过一代诗坛,是高宗的才人,中宗的昭容,还是中宗的皇后(韦皇后)和儿女(安乐公主)及高宗与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的闺蜜。只是因为祖辈的冤屈和少年时代的痛楚,更是因为要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而不择手段,过度热衷于权力的抉择。在充满血腥的盛唐朝廷中,她如履薄冰,又见风使舵,穿梭于各种势力的漩涡中,参与和见证了一系列宫廷谋划和权力斗争,然而这个曾经才冠朝堂名倾天下的女子,却在人生最后一场政治博弈中(唐隆政变)死于非命,令人扼腕叹息,时年46岁。她的人生是在依附权力过程中盛开,亦在权力巅峰中凋零,或者,这就是她的归宿。对上官婉儿来说,人生真就象一场烟花,经过最美的绽放,也遭受了凋零的悲惨,不管她如何努力地证明自己,始终没有走出权力的束缚。

上官婉儿是如何开创自己辉煌而又落寞的人生呢?这要从她爷爷上官仪“废后诏书”说起。唐高宗李治特别喜欢自己老爸的才人武则天,做太子时就和她暗生情愫,登上皇帝后,千方百计把她从感业寺里接回皇宫,立为宠妃。哪知武则天竟然反客为主,让王皇后与萧淑妃两败俱伤,自己渔翁得利,入主大明宫当上皇后,后来又想临朝称制,与高宗李治共掌朝政。武则天的野心和专横让高宗大为不满,一时有了废后之心。

就在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招见丞相上官仪,让他马上草拟一道废去武则天皇后的诏书,要给武后来个下马威。众大臣见一向懦弱多病的唐高宗有了此等雄心,都暗暗高兴,觉得李唐天下这一下可以高枕无忧了。哪知就在上官仪刚写好废后诏书,还没有来得及宣布,皇后武则天早已得到密报,迅速闯进朝堂,怒气冲冲,抢过诏书撕得粉碎,并厉声责问李治,是个啥意思?为什么这样对待她?高宗一下子懵了,懦弱的本性复发,便推倭说这是丞相上官仪指使的,我哪里会废去你皇后之位。真是夫妻吵架,孩子遭殃,武则天原本是称王称霸的雄主,早就想找个理由压制高宗的皇权,便当即给李治点颜色看看,严令以谋反罪处死上官仪一家。唐高宗面对武则天的凛然盛气,便不知所措,眼睁睁地看着武则天驾驭朝政,只有听从的份。可怜的丞相上官仪无奈背锅,被满门抄斩,所幸,襁褓中的孙女上官婉儿犹怜可见的状态,让处置的大臣于心不忍,便令她母亲郑氏抱着她到宫中听候发落。

武则天看着上官婉儿,冥冥之中似乎有疼惜之感应,于是动了恻隐之心,下令婉儿和母亲郑氏到掖庭(宫中旁舍)为奴婢。由此,天资聪颖的婉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得以在宫中长大,出落成美丽大方的大唐美女,还成长为既精通琴棋书画又善于吟诗作赋的一代才女。

唐朝仪凤二年(公文677年),已加封天后三年的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二圣,这个看似平淡如水的一年,便是一个少女的命运转折之年。这一年,少女年方十四,豆蔻年华,在掖庭为奴的她,出落得婷婷玉立,史书记载她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很快便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便招她进宫,当场命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像是夙构而成。这让武则天连连称赞:“此女决非凡骨”于是武则天当即下令,免去奴婢身份,并封她为才人。上天真是给上官婉儿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曾经的灭门仇人,却成了自己的伯乐,她的一生命运就这样被别人无情操纵在手中。不过上官婉儿并没有怨恨或复仇,而是每天辛勤工作,以此获取武后的信任。很快,凭才华站稳了脚根,得到武后的宠爱,可以说武后在各方面已经离不开上官婉儿了,便封为婕妤,可以协助打理朝政。不久,武后又封她为女官,内舍人,掌握着宫中的文书,此时的婉儿已是武后身边最红的秘书和最信赖的得力干将。

当徐敬业起兵在扬州发动叛乱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徐敬业的幕僚,受命写了篇文采飞扬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写得相当漂亮,明明是骂人的文章,还让天下才子们看得爱不释手。上官婉儿也很欣赏这篇檄文,便呈给武则天看,说文章写多么多么的好。武后也很欣赏骆宾王的才华,对此也没生气,只是说可惜了、可惜了,如此才华竟然没有被朝廷所用,可见武则天是多么大气。后来,平定徐敬业叛乱后,骆宾王也被抓获,武则天则下令释免了他。之后,武则天又听从上官婉儿的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重视科举,大兴诗社,从此大唐作诗的风气渐入佳境,可以说唐诗的风靡,上官婉儿和武则天都功不可没。

上官婉儿在年迈的武则天身边工作,武后男宠多多,行事又从不回避,婉儿又是花季少女,自然情窦初开。野史传说,这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经常出入后宫,一来二去,婉儿也被六郎(张昌宗的小名)如莲花般的帅气惊呆了,忍不住也要多偷看几眼,心中也把持不住,而特会撩妹的张昌宗随之便勾引了上官婉儿。武则天发现后,大发雷霆,便将上官婉儿打入牢役,但婉儿的才华和忠心已是武后离不开她的侍候与扶佐,只好略微处罚了事,将上官婉儿额头上处于黥刑,就是脸上刻上红色的刺青留印。从此上官婉儿额头上多了一道伤痕,这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也使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感情在权力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上官婉儿,毕竟是上官婉儿,她没有悲伤欲绝,而是别出心裁地在伤痕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不仅遮盖了疤痕,而且使得她在原就风姿绰约的基础上更加显得妩媚动人,甚至还引领了大唐美容潮流的新风尚,爱美的年青女子纷纷效仿。这就是有名的上官妆,又称红梅妆,从此上官婉儿又被称为红梅宰相。

常言道,高处不胜寒。身居高位的上官婉儿经历过灭门之祸,自己又处于政治中心,自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光有权力是不够的,还应该懂得驱利避害,这样才能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活下来。于是,她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太子李显身上,李显被立为太子后,她刻意与李显接近,使他对自己十分着迷。虽然李显后来重新登上帝位,但第一次登位仅55天,因要封韦皇后父亲之事,被武则天废帝而外放发配为庐陵王。这对寄希望于李显的上官婉儿来说,是塌天的大事。然而,上官婉儿并没有慌乱,因为除了李显这条大腿外,她还有另一条大腿,他就是武三思。武三思作为武则天的亲侄子,身居相位,权倾一时,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武则天曾经想把皇位让给他,做武周的继承人。果不其然,在武三思的庇护下,上官婉儿依旧混得风声水起,此时的她,心中早已没了爱情,只有权力,只有活下去,试问,世间还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呢?对她来说,不管是皇太子还是武三思,不过都是她的政治筹码,此二人中,必有一人能最终掌握朝局,自己的投资稳攒不赔。

后来,武则天年老体衰,对权力逐渐失去了掌控力。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武氏退位,权力再度回到了李唐王室手中。重新登位的李显,念及上官婉儿的旧情,令她专掌起草诏书的责任,封为昭容,并封她母亲为沛国夫人。江山虽然轮流转,但不管权力如何更选,上官婉儿始终活跃于大唐的政坛,始终处于权力的中心。那时,安乐公主非常得中宗李显的宠爱,为什么说上官婉儿是个人精呢?她又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来往甚密,交情甚好,她不但是皇帝的好妃子,还是皇后和公主的好闺蜜。在她们的推荐下,婉儿又成为唐中宗李显身边的红人,一时大权在握。其间,上官婉儿爷爷、父亲被冤杀一案也得以平反,爷爷上官仪被追封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获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也被追封为节义夫人,并都以礼制重新改葬。

由于上官婉儿的出类拔萃,上官家族灭门一案终于得以平反,在她权力达到顶峰时,又开始显露起文学上的造诣。她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她又代中宗、韦氏和安乐公主数诗并作。对大臣所作之诗,李显令她进行评判,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李显还派人在她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

这时的上官婉儿,可谓是名利双收,权力达到顶峰的她,开始为自己的生活谋求幸福。她相中了当时的吏部侍郎崔湜,经常在宫外宅第约会。不过,上官婉儿不久就厌倦了崔湜,崔湜为了把握上官婉儿的心,满足她的私生活,便将他的兄弟崔液、崔莅、崔涤一个个引进和上官婉儿约会。从此上官婉儿的行住坐卧都有崔家四兄弟追逐左右如此荒诞不经,《新唐书》将她的私生活说成是“邪人秽夫”。

不过,身在温柔乡中的上官婉儿并没有忽视对朝堂的观察,不久她就感觉到朝堂之上的汹涌暗流,权力正在从李显手里慢慢流失。这个李显与韦皇后在被武则天外放期间,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中宗与高宗一样,身性懦弱,被老妈的雷霆手段吓破了胆,好多次想自杀,都是韦氏一次次地拦下来,并耐心劝阻,活着就有希望。在那段日子里,韦氏是李显活下去的唯一支撑,李显曾私下对韦氏发誓,将来若能重见天日,你想干吗都行,一定全力帮你达成愿望。李显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并参与朝政,又不顾大臣的劝阻,将其与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韦皇后也不客气,野心勃勃,她与亲家武三思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大有成为武则天第二的势头。

上官婉儿意识到这股势头后,既感到风险,又出于无奈,便向韦皇后抛出了橄榄枝,一方面劝她向武则天那样干就行,另一方面暗地里巴结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并得到太平公主高度信赖,为自己多留了一条生路。后来韦后想做女皇的私欲一发不可收,便和安乐公主一起将李显毒死,让上官婉儿拟好遗诏,立其子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

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预感到不妙,他担心李唐王朝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于是便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率先起兵,唐隆元年(公元710620日,阳历7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一举铲除了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本是个左右逢源的人,她见到皇后已经倒台,加上她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便立刻带着宫人执烛笑脸迎接,并把她拟好的遗诏拿给李隆基看,以证明自己永远和李唐皇室站在一起。没想到,年轻有为、杀伐果断的李隆基不吃这一套,他冷冷地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就这样,历经数次政变而不倒的上官婉儿终究还是死在权力争斗的漩涡中。

上官婉儿被杀后,太平公主十分伤心,史书记载:“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至于李隆基为何要杀上官婉儿,原因有二:一是知道上官婉儿操纵政坛的手段十分了得,留着是个祸害;二是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心腹,而太平公主当时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势力庞大,她也想操纵朝政,甚至也想跟她母亲一样,也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别看现在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联手,将来总有一天会为权力之争而反目,而不久的事实就应验如此,为了太子之位之争,李隆基终于将太平公主在家赐死。当时杀上官婉儿也是为了铲除太平公主的党羽。

上官婉儿死后第二年,即景云二年七月(公元711年),此时的大唐皇帝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上官婉儿被复封为昭容,号惠文大唐,总算给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代才女划上句号,功过事非自有后人评说。

最后,笔者出于对一代才女的无限崇敬和中年英逝的扼腕叹息,抄录她作的二首名诗作为拙文的结尾。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注:这首《彩书怨》是上官婉儿最著名、最经典的代表作。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知。

注:这首应制诗,在语言形式上,被近代著名学者郑振铎以为此诗:“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

20231013

0
  • 上一篇:垂虹断桥觅奇踪
  • 下一篇:巴以冲突,大国博弈的战场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