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告诉我们:“元者,乃万物之本。”
元气(又称原气、正气、真气),顾名思义是先天本元之气。经典医藉《黄帝内经》讲:“元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个天就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古人认为:精与气是同一的,先天之精可以化生先天之气;精气是元气的最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
中医认为: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先天的元气需要不断有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及自然清气来补充。“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元气藏于人体任、督两脉之中。任脉上有“关元穴”,是关藏人元气之处;点按督脉“命门穴”可培元升阳。“命门”为人身阳气之根本,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人的眉毛、胡须及体毛归元气管。若眉毛、胡须白了,那元气亏虚了;若眉毛、胡须及体毛掉毛了,则元气严重大亏了。“撞督推任”是晨起养元气的有效导引术。(注:头发归肾管,头发白是肾虚了)
人就象一棵树:元气(元阴、元阳)是树根;五脏(心肝脾肺肾)是树干;四肢百骸即五体(血脉筋肉皮骨)是树枝;五官(舌眼唇鼻耳)是树叶。
元气是父母胎孕传给后代的精微物质,与生俱来。精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控精、血液和津液的生成及输布的动力源泉。元气为根,五脏为本。在人体成长过程中,元气滋养五脏,营养五体。五脏化生贮藏精气,藏而不泻;六腑传化水谷之气,泻而不藏。颐养“天年”就是指人的自然寿命,即天赋的年寿120岁(两个花甲)。但元气是个变数。当人出生以后,元气将开始慢慢在减少。当人退体迈入老年,元气下降速度加快。有的人虽然先天父母给的元气足,可是不注意保养,寿命同样很短;有的人先天不足,但是通过后天的养生,一样可以长命百岁。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治得了病,救不了命”。疾病损耗元气,大病、重病掏空元气。当然元气有自我修复能力,自我运转能力。“治病必求于本”。养生是培元固本,使元气减缓消耗的速度,延长人的衰老过程,使人慢慢变老,五脏六腑慢慢退化。养生就是决定元气的合理使用,决定人的寿命长短。养生贵在养健康,养长寿,养无疾而终。
元气三件宝——吃饭、睡觉和走道(运动)。
吃饭生化气血,睡觉调和气血,运动生养气血。气血足,百病除;气血旺,身体康。(见附)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下第一件大事”。“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蔬为充”。“保元汤”(明李时珍方)是养生首选汤方,补充人的细胞液(补元阴),葡身康(原花青素OPC)补人的细胞核(补元阳),养足人的细胞活力。药食同源,聪明人把厨房当药房。会吃的人不得病;会吃的人能把吃出来的病(如“三高”富贵病)吃回去。元气十足,五脏六腑全自动,百病不生;当人连饭也吃不下了,还在吃药、打针、挂水时,就百药不灵,元气也快耗尽了。
“比吃饭还大的事是睡觉”。“睡觉是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平衡”。人体组织的修复都是在睡觉中进行的。睡觉提高人的免疫功能:第一提高免疫自保能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第二提高自我平衡能力(清除衰老、死亡细胞,保持体内平衡);第三提高免疫监视能力(防细胞基因突变、癌变)。中医认为:睡觉的本质是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五脏调和的过程,即心火下行煦暖肾水,肾水上济滋润心火,达到阴阳平衡。这个循环运转好了,睡觉就香了。所以人的健康是从美梦中睡出来的。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锻炼身体,身指运动五脏,体指强化四肢,强身健体养五脏阳气,养生命活力。老年人适度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走道(即散步)是最适合的运动。
总之,元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之精为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使一身之精生成有源,逐渐充盛,维持人体生命运转活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足的人夏天能斗酷暑不怕热,冬天能抗严寒不怕冷。如果一个人吃葱花也上火,则这个人元气下降不足了,即免疫力下降,抵抗疾病能力差了。我们要争取做一个“吃饭香、睡得好、走得动、排便畅、心情愉快”的“五好长寿老人”。养元气就是从日常生活的平常事做起,从吃饭、睡觉和走道(运动)做起。
附:气是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充则血足。血气阴阳平衡,生命 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否则只有血而没有气,则血也是瘀血,是死血;只有气而没有血,则气也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只因为没有血的帮助,气也就没有一点力了。因此,“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矣”。